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杂诗

王粲 王粲〔两汉〕

日暮游西园,冀写忧思情。
曲池扬素波,列树敷丹荣。
上有特栖鸟,怀春向我鸣。
褰衽欲从之,路险不得征。
徘徊不能去,伫立望尔形。
风飇扬尘起,白日忽已冥。
回身入空房,托梦通精诚。
人欲天不违,何惧不合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傍晚游玩西园,只为排遣心中愁绪。
弯曲的水池荡着波纹,成排树木开着红花。
树上有独自栖息的鸟,像怀春似地向我鸣叫。
提起衣襟想追赶唤我的朋友,路远又怎么去呢。
行走不定又无法离去,站在原地遥望友人身影。
忽然风起尘扬,天转瞬昏暗了。
返回独自一人的房内,托梦去传递我对友人的真诚。
老天不会不明人心的,还怕不能重逢吗?

注释
西园:即铜雀园,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
冀:希望。写:通“泻”,泄也,除也。
素波:白色的水波。
列树:排列成行的树木。敷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是王粲后归附于曹操之后的作品。在曹丕未立为太子之时,曹植以其文才颇受曹操赏识。利害所关,丕植两人植党羽,互相斗争。当时王粲为曹操僚属,官位很高,丕与植都想与他交好,王粲对曹植有较多同情,但又不想介入矛盾漩涡,因而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

  关于此诗,旧说曾以为是酬答曹植。清代吴淇《六朝选诗定论》:“此诗与子建赠诗(按,指曹植《赠王粲》),不惟格调相同,且字句相类,如后人拟诗然。想亦答子建之诗。子建借水鸟为比,故先树后池;仲宣借树鸟为比,故先池后树。惟末四句是各人说话,一赠一答,本文自明。”此外,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作者为怀念友人(不一定是曹植)或追求爱情而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邓魁英,袁本良.古诗精华:巴蜀书社,2000.4:302
2、 吕晴飞.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年10月:193-194

赏析

  此诗首句“日暮游西园”标出自己的行动,次句“冀写忧思情”标出自己的情感抒发,其余各句分头叙写此二者。诗人游园时见池边树上“特栖鸟,怀春向我鸣”,慨叹不能相从,于是表达一种哀怨之情,把作者对曹植深切思念又不敢同他公开交往的矛盾心情表达得十分精到。全诗写得深情绵邈,哀婉动人,而“正言若反”(《老子》)的结尾,更使作品显得深沉含蓄,韵味无穷。

  诗从日暮游园,排解忧愁入手:日逼西山,红轮将坠,景色十分怡人;漫步西园,确是驱除白日操劳的好办法。但作者却不是为了观花赏景,而是为了排解“忧思”,而且他的“忧思”形成,大概已非一日,甚或到了难以排解的地步,所以一开头便把排忧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杂诗》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首句“日暮游西园”标出自己的行动,次句“冀写忧思情”标出自己的情感抒发,其余各句分头叙写此二者。诗人游园时见池边树上“特栖鸟,怀春向我鸣”,慨叹不能相从,于是表达一种哀怨之情,把对曹植深切思念又不敢同他公开交往的矛盾心情表达得十分精到。全诗写得深情绵邈,哀婉动人,而“正言若反”的结尾,更使诗篇显得深沉含蓄、韵味无穷。

王粲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 39篇诗文  15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青阳

佚名 佚名〔两汉〕

青阳开动,根荄以遂,膏润并爱,跂行毕逮。
霆声发荣,壧处顷听,枯槁复产,乃成厥命。
众庶熙熙,施及夭胎,群生啿啿,惟春之祺。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颜回好学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两汉〕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毛遂自荐

司马迁 司马迁〔两汉〕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