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献仙音·秋晚红白莲
吴文英〔宋代〕
风拍波惊,露零秋觉,断绿衰红江上。艳拂潮妆,澹凝冰靥,别翻翠池花浪。过数点斜阳雨,啼绡粉痕冷。
宛相向。指汀洲、素云飞过,清麝洗、玉井晓霞佩响。寸藕折长丝,笑何郎、心似春荡。半掬微凉,听娇蝉、声度菱唱。伴鸳鸯秋梦,酒醒月斜轻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劲吹,拍打着江水,惊起层层浪涛;秋露飘洒,让人真切察觉到秋意已至。江面上,荷叶残破、花瓣凋零。室中盆荷却生机盎然,红白花朵艳若美人潮妆,淡如凝霜娇颜,于碧水盆中摇曳,掀起层层花浪。夕阳里,几点秋雨飘落,洒在花上,如美人啼哭泪湿罗帕,透着寒凉。
恍惚中,莲花似相对而立,它们指着远处汀洲,只见素白流云从汀洲上空悠悠飘过。微风拂过,莲花散发着如清冽麝香般的芬芳,恰似晨曦中玉井星旁的彩霞带着佩环的轻响。盆中荷藕虽短,折断后藕丝却连绵不绝。我不禁笑自己,就像三国时的何逊一样,即便在这秋意里,一颗心仍如春日般荡漾。伸手触花,似感微凉。蝉鸣与采菱歌交织,更添秋寒。盆荷如鸳
鉴赏
“法曲献仙音”,又名“越女镜心”、“献仙音”。陈旸《乐书》:“法曲兴于唐,其声始出清商部,比正律差四律,有铙、钹、钟、磬之音。《献仙音》其一也。”又云:“圣朝法曲乐器,有琵琶、五弦筝、箜篌、笙笛、觱篥、方响、拍板,其曲所存,不过道调望瀛,小石献仙音而已。其余皆不复见矣。”《乐章集》、《清真集》并入“小石调”,《白石道人歌曲》入“大石调”。周、姜两家句豆大体相同。九十二字,前片八句三仄韵,后片九句五仄韵。前片结尾是以一去声字领下五言两句,后片结尾是以一去声字领下四言一句、六言一句,周、姜全同。
“风拍”三句。开头两句对仗。此言深秋时节,江湖上生长着的荷花,被风浪摧打
简析
词的上片点明深秋时节,写出一派萧瑟之景,显示出秋天的气候变化;下片先写清晨莲花,从花写到人,催逼出寒意与追忆之怀。这首词紧扣“秋晚红白莲”五字题意,以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红白双莲,并衬以词人的联想,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之情,非常有韵味。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377篇诗文 1560条名句
秋思
陆游〔宋代〕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砧杵 一作:衣杵)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渔父
苏轼〔宋代〕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西江月·新秋写兴
刘辰翁〔宋代〕
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