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渔家傲·别恨长长欢计短

欧阳修 欧阳修〔宋代〕

别恨长长欢计短。疏锺促漏真堪怨。此会此情都未半。星初转。鸾琴凤乐匆匆卷。河鼓无言西北盼。香蛾有恨东南远。脉脉横波珠泪满。归心乱。离肠便逐星桥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别的遗憾总是比相聚的欢乐要长,漏钟短促的漏声让人心生怨愤。眼前的情境都未进行到一半,已是天色将明。和美悦耳的音乐也早早停下。
牵牛星痴痴地望着西北的织女星,织女星以同样的情愫痴痴地望着东南方渐行渐远的牵牛星。有情人眼波流转,泪水满目,只能将情感埋藏心底。归去之心烦乱,想要追逐那已断的鹊桥。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
促漏:短促的漏声。漏,古代滴水计时器。
星初转:即斗初转。北斗转向,参星横斜,表示天色将明。
凤乐:和美悦耳的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节令词是宋词中的一个重要品类,宋人写作此类词甚多。神话传说,七月七日夜喜鹊在天河上面搭桥,让牛郎织女过河相会。此词就是作者设想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后分别的情景而作的节令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刘扬忠编选.欧阳修集:凤凰出版社,2014.10:128
2、 费振刚主编.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晏欧词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260

赏析

  词咏七夕节会短别长,上阙写两情依依、只恨时短、难舍难分的情景;下阙用牛女的故事表达主人公离别之后的思念与痛苦。此词虽然用了两个典故,但词意并不晦涩;词中所描写的形象,与所表现的男女主人公的感情跌岩,浑然一体,极其生动传神。

  词的上阙是想象之词,作者赋予牛郎、织女二星人的情感,直言这次的相会,述说离愁别恨的时间占去太久,欢会缠绵的时间自然被压缩得所剩无几。可恼的是,那令人讨厌的疏钟和滴漏一刻不停地敲击着、运动着,丝毫不理解天上情人们欢娱嫌夜短的绵绵深情。“真堪怨”三字透出灵气,仿佛它们也是可以埋怨甚至指斥的对象:疏钟和滴漏应该知道天上人间一个理,人家一年才相会一次,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首词咏写七夕节会短别长,词的上片写两情依依、只恨时短、难舍难分的情景;下片用牛女的故事表达有情人离别之后的思念与痛苦。此词虽然用了两个典故,但词意并不晦涩;词中所描写的形象,与所表现的男女主人公的感情跌岩,浑然一体,极其生动传神。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1356篇诗文  179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石孝友 石孝友〔宋代〕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六国论

苏洵 苏洵〔宋代〕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苏轼〔宋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